当前位置:有机肥设备首页 > 媒体关注 > 技术文献

技术文献

两亿只蚯蚓拱出生物有机肥

2024-07-29

   蚯蚓粪有机肥

       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。

 

  畜禽粪污、农作物秸秆、城市生活污泥等废弃物,以生态循环眼光来看,经过处理后,都能变成“金子”。

 

  在湖北武穴的长江边,深藏着一个“蚯蚓大王”。请两亿只平常的小蚯蚓来帮忙,经过科研人员之手,成就一个绿色生态循环产业,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。

 

  有“地龙”之称的蚯蚓如何化腐朽为神奇?近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实地探访,一睹蚯蚓粪生物有机肥生产全过程的奥秘。

 

  蚯蚓一过腹

 

  去除污染还增了值

 

  秋收时节,武穴市龙坪镇朱河村,丰收的田野五彩斑斓。

 

  离240省道不远处,湖北田申甲生物环保科技公司门庭若市,一辆辆满载稻谷秸秆的货车鱼贯而入。“秸秆每吨210元,公司敞开收购。”公司董事长刘治福告诉记者,秸秆发酵后,再经过生物特种处理,成为上好有机肥。

 

  刘治福所说的“生物”,正是蚯蚓。

 

  蚯蚓在中国俗称地龙,中国人自古懂得利用蚯蚓的价值,可松土,可作饲料,也可以入药。记者来到公司生产基地,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划一,排成的阵式蔚为壮观。“每亩地建有两个大棚,一共600个大棚,每棚有蚯蚓300斤,每斤千条左右。”刘治福说。

 

  走进大棚,两垄灰褐色的土壤映入眼帘,一名工人用铁锹正在拢土,土壤颗粒均匀。“蚯蚓呢?”记者好奇地问。“它们正在土壤里埋头工作呢!”这名工人用铁锹翻开一层土,一只只红色的小蚯蚓活蹦乱跳,立马钻进土壤。

 

  大棚内一垄垄土壤叫蚯蚓床,就是蚯蚓生活和工作的场所。

 

  “蚯蚓床可不是一般的土壤,奥秘可深着哩!”刘治福说,公司将收集的农作物秸秆、畜禽粪污、城市生活污泥等固体废弃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确定合适的发酵氮碳比例、有机质含量、PH值等参数,采用德国纳米生物膜发酵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,处理后的物料添加生物菌、蛋白营养液等物质,配制成蚯蚓适合饲料后,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一环——开展蚯蚓过腹处理!最终,蚯蚓产生的蚯蚓粪经过干燥处理,成为高价值的生物有机肥。

 

  “按照现有工艺和产能,公司每年可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30万吨。”刘治福介绍,蚯蚓有机肥与其它简单堆集发酵处理的有机肥最大的不同是,经过蚯蚓过腹,既去除污染,还实现了增值。

 

  目前,蚯蚓粪有机肥批发价每吨800元至1200元,畅销十几个省,用在茶叶、水果、蔬菜等产业。

  “蚯蚓粪是有机肥之王。”孙振钧介绍,蚯蚓以一定程度腐熟后的畜禽粪便和土壤中腐烂的枯枝落叶、淤泥等为食,产生的蚯蚓粪含有铁、锰、锌、铜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,具有提高土壤肥力,促进农作物提质增效等作用,被广泛用于循环农业实践中。

 

通达重工科技

关于通达
通达简介
通达文化
通达实力
通达图库
联系我们
产品中心
有机肥生产线
发酵设备
粉碎设备
搅拌设备
造粒设备
烘干/冷却设备
配套设备
媒体关注
公司动态
行业新闻
技术文献
服务中心
服务中心
技术研发
销售网络
人才策略
人才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