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咨询热线:185-9586-8333
我国畜禽粪污实际利用率不到40%
“养一头猪产生的废水,相当于7个人的生活废水。”这个环保业内广为流传的说法折射出畜禽污染的“威力”。长期以来,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。一个规模化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染物,其排放量不亚于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排污量。
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上月颁布的《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农村环境保护“十三五”的规划》也显示,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该规划披露,广东省畜禽养殖废水深度处理水平较低,仍有部分养殖场的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;畜禽养殖干清粪方式未得到全面普及,仍有32.6%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水冲粪方式;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及有机肥的比例不高;部分养殖场的粪污贮存、治理配套设施的建设不符合技术规范,存在设施管理不善、运行不稳定的问题,导致粪污处理效果不佳。
对于畜禽养殖废弃带来的危害,不少专家认为,养殖场粪便随地堆积,污水任意排放,不但污染周围环境,也直接影响养殖场本身的卫生防疫,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,导致一些疫病的发生和传播。同时畜禽废弃物也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,影响了我国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面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严峻形势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》分析指出,近年来,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,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,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,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。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上述意见时也表示,近年来,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,生产能力稳步提升,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,有力保障了肉蛋奶等“菜篮子”产品供给,为农牧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但同时,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肉蛋奶1.5亿多吨,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,仍有40%未有效处理和利用。
一方面我国耕地有机质下降明显,急需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,另一方面我国各类有机肥资源折合成养分,算下来有7400多万吨,但实际利用的还不到40%。特别是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利用,“这样既浪费资源,又污染环境,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。”农业部上述负责人分析称。